母婴跨境电商平台“迈可丽儿”线下店
“零下十八度”冻品电商平台
易宠科技办公楼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
商报图形 徐剑 制
不久前,成立仅3年的拼多多在美国上市。过去的这一年,这家主打社交元素的电商平台像黑马一样杀出,在电商市场迅速超过唯品会,并向阿里、京东两大巨头发起挑战。
在消费需求进一步升级的背景下,人们对网购愈发“挑剔”。为获得消费者青睐,电商平台们使出浑身解数,纷纷试图用新玩法抢占市场,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特色电商平台。这些电商平台或许都有一个期望,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“拼多多”。
近日,记者走访了重庆本土的几家电商平台。作为电商“新人”的他们在努力成为下一个“拼多多”的路上有些什么独特玩法?又通过什么方式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呢?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。
案例1
聚合宠物产业链
宠物电商玩出10亿销售额
创立于2008年的重庆易宠科技,先后获得重庆天使引导基金、德同资本、IDG资本等投资。其打造的一个专注宠物行业的电商平台——E宠商城,用典型的 B2C(企业对消费者)形式切入电商领域,在2009年正式上线,2016年销售额超5亿,连续六年保持100%增速,2017年GMV(网站成交金额)逾8亿元,并预计今年突破10亿元。
易宠科技副总裁李宝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E宠一开始就定位于宠物行业,最初的想法是为所有的宠物主找到好东西,先帮他们判断东西的好坏,再进行推荐,然后不断深入,最终以电商平台为起点,完成对整个产业的聚合。
据介绍,产品上,E宠从品牌商或其授权方进行采购,并与多家知名品牌商达成战略合作,深入到供应链。销售渠道方面,除了网站和APP外,E宠在2014年开设了自己的天猫旗舰店,在一般采销业务的基础之上也拓展出精选产品,做渠道品牌。
仓储管理方面,他们依靠自主研发智能升级版仓储物流管理平台,可对宠物产品、特征等数据整理、分类,自动提醒,还能自动根据客户买的产品匹配快递方式,免去了财务对账的繁琐流程,让几个人就能管理数万种商品。同时,E宠为优化用户体验,在重庆、成都、武汉、西安等6个城市都建立了自营物流团队和仓库。
另外,运营上强调情感输出,对于新养宠人群,E宠也有自己的内容营销和社区。李宝江说,E宠针对300万用户,还为他们提供各类养宠资讯,增强粘性。
案例2
垂直冻品F2B
冻品电商半年流水破亿
“冷冻半成品市场,大约有8000亿元的规模。”重庆冻品电商平台“零下十八度”联合创始人刘松告诉记者,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,传统的冻品营销方式,还存在着账期长、找货难、效率低、层级多等问题,只有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才能解决行业内的产销匹配、产能优化问题。
2017年4月,有多年从业经历的刘松及其合作伙伴,决心开始研发互联网云平台,旨在打通冻品上游厂商与下游经销商供应链条,逐步去掉中间环节,并在同年11月上线了冻品互联网线上线下垂直电商F2B(工厂对商家)平台——零下十八度冻品互联网SAAS云平台。
该平台拥有网页版和APP版。对于餐饮商户而言,只需启动APP,点击选择需要购买的产品,付款后即生成订单,接下来,就可等候送货上门。供应链方面,冻品供应商可将线下经营转移到线上,提供更便捷的服务,同时,平台也直接与部分冻品厂家合作,自营冻品销售。
记者了解到,该平台的订单由平台自建的物流配送,物流车按照“是否顺路”规划路线,一家家送上门,每一家的配送时间约25分钟。
这样的采购方式给了中小商户不少便利,不用再去市场批发,只需平台下单,且还包邮,不仅省精力省钱,也减少了耗体力的重复搬运。自去年11月上线以来,零下十八度冻品电商平台已经有了3000多家用户,销售额接近2亿元,毛利率较低。下一阶段,该平台准备增加半成品产品,以增加毛利率。
案例3
线上线下双渠道
母婴电商3年开店300家
据罗兰贝格最新报告预计,到2020年,母婴行业规模将达3.6万亿元。面对这块万亿级“大蛋糕”,从业者纷纷入局,各类机构开始线上线下齐发力。
在重庆,定位母婴跨界电商的“迈可丽儿”于2014年底成立,在线上开通网上商城,客户可以线上下单送货上门,也可以门店自提。线下,将实体店落在社区,用户可线下购买,2公里内还能选择30分钟送货上门,店铺大小以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为主。并在3年多时间里开了300多家店,超过40万会员,年营收上亿元。
“迈可丽儿”总裁何野向记者表示,母婴电商是近年来各方争夺的热点之一,可当下的母婴线上平台们还存在不足,大多没有线下体验。在线下,母婴实体平台丽家宝贝、乐友、孩子王占领商圈,虽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,可经营市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,经营成本高、竞争大。
“基于种种因素,我们选择线上商城+社区店的形式入手。”他告诉记者,“迈可丽儿”在线上不断增加产品品类,已与近200家海外母婴品牌达成合作,销售的产品多达5000种,线下积极拓展多种业态融合,建立社群,引入孕婴童教育内容,加入卖书+教育,小动物销售等新业态。“这样可以将线上的用户带到线下,增加互动,也把线下的客户引入线上,增加电商平台流量。”何野说。
案例4
聚焦中小微商户
电商平台交易额翻倍
成立于2009年的重庆市礼仪之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,此前拥有12年礼品行业经验,聚集了不少中小品牌的渠道资源,包括中小门店、原料采购、代理经销等。
今年5月,转到线上平台后,他们便将这些资源利用了起来。据重庆市礼仪之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策划推广中心总监翟波介绍,他们的线上平台面向中小微商家,以前有区域特色食品销售较多的“集食惠”平台,上面有如新疆的蜂蜜、城口的腊肉、盘锦的大米等特色食品,今年开始面向全品类产品,将“集食惠”纳入“集宝箱”平台,不仅销售,还可批发,另连接线下实体店,提供多种服务。
随即,他向记者演示平台的功能。买家方面,该平台不仅可以批发购物,还可在上面团购订餐,外卖送货上门,预定座位等。对于卖家而言,平台为入驻商户提供免费的宣传模板,后台形成可视化数据报表等。
“我们还建立了线下运营中心,现在全国有200多个。”翟波说,由于涵盖三四线城市以及区县,所以在当地建立运营中心,能更好地指导入驻平台的商户,提供包括线上网点开业、产品上架和推广、后期维护等服务。另外,运营中心也招揽了更多中小商家入驻平台,在运营中心的助力下,如今其线上平台的注册用户、实体门店以及供应商签约、线上交易额都有大幅增长,同比增长率在200%以上。
现实困境
“寡头效应”明显 高速发展时代已过去
虽然众多中小电商平台在努力发展,但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《2017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》却显示,2017年我国B2C网络零售市场占有份额中,天猫、京东、唯品会继续保持前三。排名第4到第8的电商是:苏宁易购(3.17%)、拼多多(2.5%)、国美在线(1.65%)、亚马逊中国(0.8%)、当当(0.46%),其他电商平台仅占2.95%。
数据可以看到,主流电商市场份额占比高达97%,头部玩家几乎都是老牌电商,仅拼多多一家“新秀”。
“电商平台二八分化的趋势已经定了,未来只会有少数几家大的电商,其他电商平台或归于沉寂。”从事互联网金融与产业经济的战略研究员,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告诉记者。“电商平台‘寡头效应’明显。”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也认为,电商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,B2C网络零售市场的格局基本会趋于稳定。郭涛介绍,当下流行的社交电商、垂直电商、跨境电商,或多或少面临着瓶颈,且对于中小电商平台而言,没有资本、生态圈的助力,很难突破。
如何突围
个性化发展 加强控制产业供应链
郭涛表示,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进入市场,个性化会成为电商平台们的方向之一,而对于缺乏资金、后入场的中小电商平台玩家,特色发展无疑是一条出路。
郭涛详细介绍,对于跨境电商平台,要积极解决信任问题,可利用区块链技术溯源跨境商品。对于垂直电商平台,除了在流量方面突破瓶颈之外,或需走上商品专业化+服务专业化的道路,要以更精准的服务来留住客户,可以从内容上入手,加上完善供应链来做。社交电商方面,则需要紧跟流量,“微信有流量,那就往微信上面走,短视频平台有流量,那就去上面导流,从多渠道,以多方式抓取流量。”
江瀚认为,中小电商平台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,进行成本压缩。其次要加大对整个产业的渗入,比如某垂直电商能够控制某一个产品领域的上游。另外则是不断地加大线上线下互相引流能力,线上没有流量了,线下可以导流。(记者 韦玥)
上一篇:冷链物流刷新外贸“鲜值”
下一篇:陕西启动执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
责任编辑:cqly